天津“社区道德小法庭”促和谐赢民心
本报记者 张维
这一天,家住天津市河北区的程大爷,在天津公安局河北分局的某警务室里,与因琐事互不往来四个多月,纠纷发展至数次报警的邻居小王,终于握手言和了。“这都得感谢社区道德小法庭,让我们已经积了很深的矛盾得到及时化解。”程大爷告诉记者。
小法庭大作用
早在7年前,天津市公安局河北分局就创造性地建立起了“社区道德小法庭”。据天津市公安局河北分局党委书记、分局长邢伟介绍:“近年来,分局派出所110接处警中半数以上为纠纷类警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辖区稳定,一些纠纷不是仅凭民警就能解决的,更多地需要广大居民群众的主动参与,‘小法庭’就是基于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实践证明,这一在新形势下探索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的新模式,在推动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及密切警民关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成立至今,河北分局各“社区小法庭”共受理群众纠纷2727件,成功调解1520件,调解成功率为55.7%;同时,纠纷发生率也较以往同期平均下降了34.4%,基本杜绝了因群众纠纷问题引发的搅扰滋事案件。
身边事身边解
“社区道德小法庭解决的都是群众身边的小摩擦、小纠纷,事儿虽小,作用却很明显。”河北分局江都路派出所社区民警翁景林介绍说:“一些上派出所难以解决的事,回到社区,回到群众身边,用小法庭却总是迎刃而解。”
就像程大爷与邻居小王之间的矛盾,起初也不过是因为程大爷的小孙子经常受到王家饲养的宠物狗的惊吓,派出所接警后多次深入两户居民家中的调解,都没能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两家的矛盾越积越深。直到“社区道德小法庭”介入此事后,民警同法庭成员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并与双方进行深入谈心,又将双方请到警务室,以小王向程大爷当面致歉,并保证严加看管自己的宠物狗告终。通过小法庭的调解,不但事情得到圆满解决,两家的关系也逐渐融洽起来……
每周“开庭” 专业“庭审”
“小法庭”每周“开庭”一次,专司解决日常社区内发生的各类纠纷。它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以社区民警为主力,由界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委会委员、具有实践经历的资深法律工作者和懂法律、处世公正、热心从事社区公益事业的党员、群众等组成。它的建立运行有效填补了社区纠纷先期解决专职部门的空白,增强了社区治安保障力量,化解了许多可能发生的矛盾隐患。
为切实发挥“社区小法庭”的作用,分局还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一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小法庭”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情况、研究工作、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二是建立“庭审”制度。规定每周利用一天时间“开庭”调解民间纠纷,由民警与其他成员组成“合议庭”,公开对纠纷矛盾进行调解。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对疑难纠纷进行会诊,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分头开展工作,共同进行调解。
“小法庭”自成立以来,对派出所的群众纠纷调解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基本杜绝了因群众纠纷问题引发的各类问题。目前,河北分局已有20余个社区先后建立了“社区道德小法庭”,真正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区和谐”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