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山州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
凉山州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
第 24 号
《凉山州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08年6月12日经九届州人民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州长:张支铁
二○○八年七月十七日
凉山州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保障公民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凉山州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2006年-2010年)》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凉山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凉山州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三条 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组织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定艾滋病预防和控制规划,安排落实艾滋病防治经费和编制,责成有关部门共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
州及县市、乡、村、组、户(县市街道办、社区)实行艾滋病防治目标管理,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第五条 县市及县市以上人民政府应成立由卫生、发改、财政、公安、宣传、教育、人口和计生委、民政、交通、旅游、文化广电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成的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本辖区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艾滋病防治工作规划的实施、管理和监督。
第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负责实施辖区内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进行艾滋病监测和检测、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医学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艾滋病诊断和治疗,开展健康教育和规范艾滋病疫情报告。
州及县市成立艾滋病治疗专家组,设立定点医院负责艾滋病危重病人抢救治疗和对基层技术指导工作。
第三章 预防措施
第八条 卫生、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人口和计生委等组织,应当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艾滋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公民道德水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开发适合农村和少数民族群众语言文字习惯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
各类中等、高等学校应当将艾滋病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或者举办专题讲座。
第九条 将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州、县两级党校的正式课程。
第十条 公共场所单位、旅行社和劳务输入、输出单位,应当向本单位工作人员和外派劳务人员以及游客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理发店、美容店、公共浴室、游泳场(馆)等公共场所中使用的可能破损皮肤、粘膜的用品,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消毒。
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应当根据卫生部门的指导,做好艾滋病预防工作。
第十一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执行各项消毒隔离规定,加强对介入人体和可能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规范诊疗活动,安全处置医疗废弃物。
从事艾滋病病毒检验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实验室感染和艾滋病病毒的扩散。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 卫生部门和药监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加强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管理。
全州所有临床用血由依法取得资格的血站供给,严格对血液和献血者进行相关规定的检测。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禁止进口的血液制品。
第十三条 对捐献人体组织、器官的,应当进行艾滋病病毒感染检测,以杜绝医源性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