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介绍

杨周律师,江苏连众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连云港市优秀律师,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律系,具有法律本科、会计专科学历,熟悉经济,精通法律,擅长公司法律事务。从业以来,能够严格遵守律师职业道德,恪尽职守,坚持诚信为本、专业取胜的执业理念,杨周律师先后为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市邮政管理局、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峰矿业(连云港)有限公司、连云港盐业公司、连云港天地经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数十…[详细介绍]

与我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标定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议定书

发布日期:2006-08-31 13:04:32 阅读次数:114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政府关于标定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  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议定书  (签订日期1965年3月26日  生效日期1965年3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   根据一九六三年三月二日双方签订的边界协定第四条的规定,于一九六三年五月三十一日成立了中国方面以中国驻巴基斯坦特命全权大使丁国钰阁下为首席代表和巴基斯坦方面以巴基斯坦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纳·阿·穆·罗查少将阁下为首席代表的联合标界委员会(以下简称联合委员会);   满意地看到,该联合委员会及双方航摄和勘测人员本着友好协商、平等互利和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迅速圆满地完成了边界的航空测量、地面勘测和树立界桩的工作,从而明确地标定了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以下简称边界线),并已标在双方联合制作的边界地图上;   深信,这一边界线的标定将有助于加强中巴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进一步巩固和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睦邻关系;   为此,根据边界协定第四条的规定,签订本议定书。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 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从西端起点即塔什科老干河、洪札河和瓦罕河三水系之间分水岭的相交处至喀喇昆仑山口),已经双方根据边界协定第二条的规定,通过航空测量和地面勘测,予以标定。在航测过程中,发现某些个别地点的实际地形与边界协定附图有些出入。因此,对这些地点的边界线的具体走向,双方已经根据边界协定的规定,通过友好协商,予以确定,并已写入本议定书第二部分中。对于双方所勘定的边界线走向,在本议定书内作了比边界协定更为详细和准确的叙述,并已标在本议定书所附的“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地图”上。今后,边界线的具体走向,即以本议定书的规定及其附图为准。   第二条 为了明确地标定边界线,联合委员会曾决定在边界线上的二十处确定分界点,从西向东顺序编为1号到20号,并在2号到19号的十八处树立界桩;但经实地地面勘察,发现4、5、6号简易界桩,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树立。   第三条 每号界桩可以是单立、双立或三立,其树立原则如下:   (一)单立界桩树立在:   1.陆地界线上;   2.由陆界转向河界处;或   3.由河界转向陆界处。   (二)同号双立界桩分别树立在界河两岸,除顺序编号外,并采用辅助编号(1)、(2),以示区别。在沿克里满(吾甫浪吉勒尕)河树立的10、11和12号双立界桩中的10(1)、11(1)和12(1)号树立在边界线中国一侧,10(2)、11(2)和12(2)号树立在巴基斯坦一侧;在沿克勒青(穆斯塔格)河树立的14、15和16号双立界桩中的14(1)、15(1)和16(1)号树立在边界线巴基斯坦一侧,14(2)、15(2)和16(2)号树立在中国一侧。   (三)13号三立界桩树立在克里满(吾甫浪吉勒尕)河和克勒青(穆斯塔格)河汇合处的三个河岸上,并采用辅助编号(1)、(2)和(3),以示区别。三立界桩的13(1)号树立在边界线巴基斯坦一侧,13(2)和13(3)号树立在中国一侧。   第四条   一、界桩分大型界桩、小型界桩和简易界桩三种。大型和小型界桩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中心有一铁杆。简易界桩是用石块垒成的圆锥体,中心埋设一铁杆,外罩一铁丝网。大型界桩高4米,露出地面部分的高度为2.7米,长宽各为0.6米。小型界桩高2米,露出地面部分的高度为1.5米,长宽各为0.3米。简易界桩高1.5米,其底部直径为2米。   二、树立上述三种界桩的原则如下:   (一)大型界桩树立在:   1.重要的边界山口上;   2.由陆界转向河界处;   3.由河界转向陆界处;   4.其他双方认为必要的地点。   (二)界河两岸,树立小型界桩。   (三)在不易到达的地点,树立简易界桩。   三、为了使重要的边界山口上的边界线更加清楚,在主桩两侧的边界线上树立了附桩。附桩的规格与小型界桩相同。附桩的编号用分母和分子的形式表示,分母为主桩的号码,分子为附桩的号码。如基里克达坂上2号界桩的四颗附桩编为1/2、2/2、3/2、4/2号。   四、三种界桩式样见附件一。   第五条 凡钢筋混凝土界桩均按下述办法刻字:   (一)对着中国的一面刻有中文的“中国”字样,国名下刻有阿拉伯字码的界桩树立年份;对着巴基斯坦的一面刻有乌尔都文和英文的“巴基斯坦”字样,国名下刻有阿拉伯字码的界桩树立年份;但同号双立界桩和同号三立界桩对着界河的一面不刻任何字样。   (二)界桩的另外两面刻有阿拉伯字码的界桩编号。   第六条 为了科学地确定边界线的地理位置,从西端起点至喀喇昆仑山口,双方进行了下列勘测:   (一)对西端起点至基里克达坂的边界线两侧各五公里的地区,按1∶50,000比例尺和20米等高距以地面测量方法,利用平板仪进行了测量。   (二)对基里克达坂至东木斯塔山口边界线两侧各十至十五公里的地区,利用巴方所提供的航摄相片,以摄影测量的方法,按1∶50,000比例尺和20米等高距进行了测量。   (三)对中方原有1∶200,000比例尺地图中的从东木斯塔山口至喀喇昆仑山口边界线两侧各十五公里的地区,利用巴方所提供的航摄相片,按100米等高距进行了修测。   (四)对2、3和7至19号各颗界桩周围四平方公里的地区,按1∶20,000比例尺和10米等高距进行了航测成图。   第七条 由于边界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峻,不能沿边界线布设同一系统的控制网。因此,在实施本议定书第六条所述的测量时,按下述办法进行了地面控制:   (一)在边界线通过的主要山口(基里克达坂、明铁盖达坂、红其拉甫达坂、喀喇昆仑山口)和肥尔尊,进行了天文、基线测量,以测得的成果作为求取分界点、界桩点和航测野外控制点地理位置的起算数据。   (二)根据肥尔尊天文点的高程(3425米),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得了基里克达坂和红其拉甫达坂的高程,并以这些高程作为求取界桩点、1号分界点和航测野外控制点高程的起算数据。另在喀喇昆仑山口进行了气压高程测量。   (三)基里克达坂以东边界线两侧空中三角测量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野外控制点是双方根据上述起算数据分别测定的;基里克达坂以西边界线两侧平板仪测图所需要的地面控制点是双方根据基里克达坂天文点的座标和高程分别测定的。为了制图,双方交换了测定的成果。   (四)采用天文测量的方法,测定了2、3、7号界桩和20号分界点的地理位置;根据基里克达坂天文点的座标(东经74度40分32.42秒、北纬37度04分47.87秒)和肥尔尊天文点的座标(东经76度00分54.45秒、北纬36度27分04.95秒),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分别测定了西端起点和8至18号界桩的地理位置。   第八条 双方根据本议定书第六条所述的地形原图,编制了“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地图”,作为本议定书的附图。此项附图包括:   (一)全线地图三幅,比例尺为1∶200,000,等高距为100米;   (二)克里满(吾甫浪吉勒尕)河和克勒青(穆斯塔格)河地段地图四幅,比例尺为1∶50,000,等高距为20米;   (三)2、3和7至19号界桩位置图十五幅,比例尺为1∶20,000,等高距为10米;   (四)边界线西端起点(1号分界点)和不能树立4、5、6号简易界桩的卡前乃达坂、木子吉里阿达坂和帕日帕克(帕尔皮克)山口地形图四幅,比例尺为1∶50,000,等高距为20米。   第九条   一、本议定书中所述的界线长度是在本议定书附图上量取的水平距离,其它任何两点之间的距离都是直线水平距离,除了注明用某种方法测量者外,均为实地解析测得。   二、本议定书中所述的磁方位角和天文方位角是在实地测量的,真方位角是根据有关两点的座标计算得来的。 第二部分 边界线走向叙述   第十条   一、边界线从西端起点即塔什科老干河、洪札河和瓦罕河三水系之间分水岭相交处的5587米高地(东经74度34分00.9秒、北纬37度01分57.4秒)到东端终点喀喇昆仑山口(东经77度49分26.55秒、北纬35度30分50.00秒,高程为5568米),长度为599.1公里。   二、边界线走向的详细叙述载于本议定书第十一条到第十三条。第十一条叙述从西端起点到9号界桩的一段陆界;第十二条叙述从9号界桩到17号界桩的一段河界;第十三条叙述从17号界桩到东端终点喀喇昆仑山口的一段陆界。   三、第十一条到第十三条中,凡写明以分水岭为界的地段,系指以分水线为边界线;凡写明以河流为界的地段,系指以河床中心线为边界线。   四、第十一条中提到的“大分水岭”和第十三条中提到的“喀喇昆仑山脉大分水岭”,均系指塔里木河和印度河两水系之间的分水岭。第十一条到第十三条中提到的高程和地名(包括河名、山名)已标示在本议定书附图上。   第十一条 从边界线西端起点即塔什科老干河、洪札河和瓦罕河三水系之间分水岭相交处的5587米高地(东经74度34分00.9秒、北纬37度01分57.4秒)到北其牙里克河和南其牙里克河汇合成克里满(吾甫浪吉勒尕)河处的西北面山的下坡上的9号界桩的一段边界线,长度为200.1公里。这段界线走向详细叙述如下:   (一)从5587米高地(1号分界点)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流入塔什科老干河的卡拉秋库尔苏河的支流铁铁吉勒尕沟和基里克河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洪札河的上游支流哈布藏巴尔河和基里克巴尔河为另一方的大分水岭而行,大体向东偏北经5738米高地,到基里克达坂上南偏西部山脚下的1/2号附桩。这段界线长度为12.3公里。   (二)从1/2号附桩起,界线继续沿上述大分水岭而行,大体向东转北到基里克达坂上南部一小山包上的2/2号附桩,再大体向北转东北行,穿过一条从克克吐鲁克到木库什的驮运路,到基里克达坂(高程为4827米)上的2号界桩,然后向东北到基里克达坂上东部一平坡上的3/2号附桩,从此再以直线向东北并穿过一水潭的中心,共行711米,到基里克达坂上东北部山坡脚下的4/2号附桩。这段界线长度为2.5公里。   (三)从4/2号附桩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流入塔什科老干河的卡拉秋库尔苏河的支流基里克河、大卡拉吉勒尕沟和罗布盖子河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洪札河的上游支流基里克巴尔河和明铁盖巴尔河为另一方的大分水岭而行,大体向东到5125米高地,再转南偏东经5488米高地,到5610米高地,再大体向东偏北到5727米高地,再大体向北到5643米高地,转大体向东到5373米高地,然后大体南行,到明铁盖达坂上西部的1/3号附桩。这段界线长度为31.6公里。   (四)从1/3号附桩起,界线继续沿上述大分水岭而行,大体向东,穿过一条从明铁盖到木库什的驮运路,到明铁盖达坂(高程为4726米)上的3号界桩,然后向东南行,到明铁盖达坂上东南部的2/3号附桩。这段界线长度为0.3公里。   (五)从2/3号附桩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流入塔什科老干河的卡拉秋库尔苏河支流罗布盖子河诸支流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流入洪札河的明铁盖巴尔河和包括卡前乃吐鲁河在内的红其拉甫河诸支流为另一方的大分水岭而行,大体向南偏东经5525米高地,到5536米高地,再大体转东到5622米高地,再大体转北行,到5767米高地,再大体转东偏北经5495米高地,到卡前乃达坂(高程为4987米,4号简易界桩不能在此树立)。这段界线长度为31.5公里。   (六)从卡前乃达坂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流入塔什科老干河的卡拉秋库尔苏河支流罗布盖子河、大斯达尔河、群沙拉吉勒尕沟、克其克沙拉吉勒尕沟和塔敦巴什河的支流帕日帕克河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流入洪札河的红其拉甫河支流卡前乃吐鲁河和帕尔皮克河为另一方的大分水岭而行,大体向东经5595米高地、5507米高地,到5552米高地,再大体向南到5695米高地,再转东偏南经5707米高地,到5738米高地,然后转东偏北到木子吉里阿达坂(高程为5283米,5号简易界桩不能在此树立)。这段界线长度为36.4公里。   (七)从木子吉里阿达坂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流入塔什科老干河的塔敦巴什河支流帕日帕克河、克其克沙然里克河和群沙然里克河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流入洪札河的红其拉甫河的支流帕尔皮克河为另一方的大分水岭而行,大体向东偏南经5855米高地,到5785米高地,然后向南偏东到帕日帕克山口(帕尔皮克山口,高程为5555米,6号简易界桩不能在此树立)。这段界线长度为13.8公里。   (八)从帕日帕克山口(帕尔皮克山口)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流入塔什科老干河的塔敦巴什河支流群沙然里克河、空盖塔木太开河和红其拉甫河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流入洪札河的红其拉甫河的支流帕尔皮克河和卡拉吉勒尕沟为另一方的大分水岭(科龙吉里山山脊)而行,大体向西南到5816米高地,再转南到5825米高地,再转东南到5912米高地,然后大体向南经5293米高程点,到红其拉甫达坂上北部的1/7号附桩。这段界线长度为13.9公里。   (九)从1/7号附桩起,界线继续沿上述大分水岭而行,向东南到一高程为4734米的小山包,再转南到红其拉甫达坂(高程为4733米)上的7号界桩,然后转西南再转南行,到红其拉甫达坂上南部的2/7号附桩(该附桩位于从中国一侧的红其拉甫到巴基斯坦一侧的卡拉吉勒尕的驮运路上)。这段界线长度为0.7公里。   (十)从2/7号附桩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流入塔什科老干河的塔敦巴什河的源流红其拉甫河和牙娃石吉勒尕沟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流入洪札河的红其拉甫河的源流卡拉吉勒尕沟、卡普库克色吐鲁河和古其拉甫河的上游支流奇地姆吐鲁河为另一方的大分水岭而行,大体向南经5824米高地,到5905米高地,再向南偏东到5863米高地,再转东北到5773米高地,然后向东南到6027米高程点。这段界线长度为25.6公里。   (十一)从6027米高程点起,界线离开大分水岭,先沿着以中国一侧的流入塔什科老干河的塔敦巴什河诸源流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南其牙里克河为另一方的分水岭而行,向北到5655米高地,再向东到5840米高地,然后沿着以中国一侧的北其牙里克河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南其牙里克河为另一方的分水岭而行,大体向东经5832米高地,到5702米高地,再大体向东偏南经5661米高地,到北其牙里克河和南其牙里克河汇合成克里满(吾甫浪吉勒尕)河处的西北面山的上坡上的8号简易界桩(高程为4332米)。这段界线长度为30.5公里。   (十二)从8号简易界桩起,界线继续沿上述后一条分水岭东南行,到位于北其牙里克河和南其牙里克河汇合成克里满(吾甫浪吉勒尕)河处的西北面山的下坡上的9号界桩(高程为3938米)。这段界线长度为1.0公里。   第十二条 从北其牙里克河和南其牙里克河汇合成克里满(吾甫浪吉勒尕)河处的西北面山的下坡上的9号界桩到克勒青(穆斯塔格)河和消尔布拉克代牙(布拉尔杜河)汇合处的南面山的下坡上的17号界桩的一段边界线,长度为45.6公里。这段界线走向详细叙述如下:   (一)从9号界桩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北其牙里克河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南其牙里克河为另一方的分水岭而行,向东南到北其牙里克河和南其牙里克河汇合成克里满(吾甫浪吉勒尕)河处,然后顺克里满(吾甫浪吉勒尕)河而下,到10(1)号和10(2)号双立界桩之间该河河床中界线上的一点(东经75度46分00.90秒、北纬36度43分37.20秒)。这段界线长度为1.0公里。   (二)从上述10(1)号和10(2)号双立界桩之间的一点起,界线继续顺克里满(吾甫浪吉勒尕)河东南行,到11(1)号和11(2)号双立界桩之间该河河床中界线上的一点(东经75度51分39.32秒、北纬36度40分25.58秒)。这段界线长度为11.3公里。   (三)从上述11(1)号和11(2)号双立界桩之间的一点起,界线继续顺克里满(吾甫浪吉勒尕)河东南行,到12(1)号和12(2)号双立界桩之间该河河床中界线上的一点(东经75度54分12.25秒、北纬36度38分12.89秒)。这段界线长度为6.1公里。   (四)从上述12(1)号和12(2)号双立界桩之间的一点起,界线继续顺克里满(吾甫浪吉勒尕)河东南行,到13(1)号、13(2)号和13(3)号三立界桩所指示的克里满(吾甫浪吉勒尕)河和克勒青(穆斯塔格)河的汇合处(东经75度56分32.48秒、北纬36度36分21.02秒)。这段界线长度为5.6公里。   (五)从上述13(1)号、13(2)号和13(3)号三立界桩所指示的克里满(吾甫浪吉勒尕)河和克勒青(穆斯塔格)河的汇合处起,界线溯克勒青(穆斯塔格)河大体向西南再转东南行,到14(1)号和14(2)号双立界桩之间该河河床中界线上的一点(东经75度55分45.88秒、北纬36度33分46.62秒)。这段界线长度为5.6公里。   (六)从上述14(1)号和14(2)号双立界桩之间的一点起,界线继续溯克勒青(穆斯塔格)河向东南行,到15(1)号和15(2)号双立界桩之间该河河床中界线上的一点(东经75度59分15.55秒、北纬36度30分00.76秒)。这段界线长度为9.4公里。   (七)从上述15(1)号和15(2)号双立界桩之间的一点起,界线继续溯克勒青(穆斯塔格)河向南偏东行,到16(1)号和16(2)号双立界桩之间该河河床中界线上的一点(东经76度00分45.22秒、北纬36度27分11.18秒)。这段界线长度为6.2公里。   (八)从上述16(1)号和16(2)号双立界桩之间的一点起,界线大体东南行,到克勒青(穆斯塔格)河和消尔布拉克代牙(布拉尔杜河)的汇合处;界线在此离开克勒青(穆斯塔格)河河床中心线,向南通过肥尔尊天文点(东经76度00分54.45秒、北纬36度27分04.95秒,高程为3425米),然后跨上陡岸,上升到克勒青(穆斯塔格)河和消尔布拉克代牙(布拉尔杜河)汇合处的南面山的下坡上的17号界桩(高程为3447米)。这段界线长度为0.4公里。   第十三条 从克勒青(穆斯塔格)河和消尔布拉克代牙(布拉尔杜河)汇合处的南面山的下坡上的17号界桩到边界线东端终点喀喇昆仑山口上20号分界点的一段边界线,长度为353.4公里。这段界线走向详细叙述如下:   (一)从17号界桩起,界线沿着中国一侧的克勒青河和巴基斯坦一侧的消尔布拉克代牙(布拉尔杜河)之间的分水岭而行,向南偏东穿过一沙坡,接上山脊的下面端点(17号界桩到该端点的磁方位角为152度11分),然后沿该山脊上升到克勒青(穆斯塔格)河和消尔布拉克代牙(布拉尔杜河)汇合处的南面山的上坡上的18号简易界桩(高程为4572米)。这段界线长度为1.4公里。   (二)从18号简易界桩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克勒青河及其支流音苏盖提冰河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消尔布拉克代牙(布拉尔杜河)支流沙希尼吐鲁河、韦斯米吐鲁河和布拉尔杜冰河为另一方的分水岭(消尔布拉克山山脊)而行,大体向南偏东到5185米高地,再大体向西南到5740米高地,转南偏西经5927米高地,到6285米高地,再大体向东南经6210米高地,到6446米高地,再大体向西偏北到6388米高程点,转南到6066米高地,再大体向西南经6342米高地,到6590米高地,然后大体南行,经6425米高地,到6065米高地,在此,接上喀喇昆仑山脉大分水岭。这段界线长度为64.7公里。   (三)从6065米高地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克勒青河支流音苏盖提冰河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朋马赫冰河及其支流奇林格冰河为另一方的喀喇昆仑山脉大分水岭而行,大体向东南经5707米高地,到6345米高地,再大体向东经6645米高地,到6081米高程点,然后大体向南偏东行,经6280米高地、6914米高地,到西木斯塔山口(高程为5736米)。这段界线长度为42.5公里。   (四)从西木斯塔山口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克勒青河支流音苏盖提冰河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巴勒托洛冰河诸支流为另一方的喀喇昆仑山脉大分水岭而行,大体向南偏东到6641米高地,然后大体向东偏北行,经6332米高地、5918米高地,到东木斯塔山口(高程为5416米)上的19号简易界桩。这段界线长度为15.0公里。   (五)从19号简易界桩起,界线继续沿上述大分水岭而行,大体向东经6325米高地,到7297米高地,再大体向北到6517米高地,再向东偏南到6905米高地,再大体向东北到6827米高地,然后大体向东到乔戈里峰(K2)峰顶以北的一个小山顶(高程为8548米,东经76度30分51.47秒、北纬35度53分00.16秒)*。这段界线长度为34.1公里。   *座标由航空摄影测量法求得。   (六)从上述小山顶起,界线向南沿一山脊而行,穿过乔戈里峰(K2)峰顶(高程为8611米,东经76度30分51.00秒、北纬35度52分54.99秒)**,再转东到8304米高程点(东经76度31分03.56秒、北纬35度52分54.86秒)*,然后大体东北行,到7670米高程点(东经76度31分19.09秒、北纬35度53分16.45秒)*。这段界线长度为1.3公里。   *座标由航空摄影测量法求得。   **座标由巴方提供。   (七)从7670米高程点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克勒青河上游诸支流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巴勒托洛冰河的支流高德温·奥斯腾冰河为另一方的喀喇昆仑山脉大分水岭而行,大体向东北转北再转东到7544米高地,再转东南到一无名山口(高程为5920米),然后继续向东南再转西南行,到舍拉山口(高程为6097米)。这段界线长度为17.5公里。   (八)从舍拉山口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克勒青河的源流加舒尔布鲁木冰河和乌尔多克冰河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巴勒托洛冰河、空都斯冰河和星峡冰河为另一方的喀喇昆仑山脉大分水岭而行,大体向南经6966米高地,到布洛阿特峰峰顶(高程为8047米),再大体转东南经8034米高地、加舒尔布鲁木山山顶(高程为8068米),到7422米高地,然后大体向东到因地拉科里山口(高程为5901米)。这段界线长度为46.7公里。   (九)从因地拉科里山口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克勒青河源流乌尔多克冰河和沙克斯干河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星峡冰河及其支流特拉木舍尔冰河为另一方的喀喇昆仑山脉大分水岭而行,向东偏北再大体东南行,经图尔基斯坦拉山口(高程为5645米)、6815米高地、7203米高地、7381米高地、特拉木坎力峰峰顶(高程为7464米)、7385米高地、6986米高地、7245米高地,到7203米高地。这段界线长度为46.7公里。   (十)从7203米高地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克勒青河的源流沙克斯干河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什约克河的源流力莫冰河为另一方的喀喇昆仑山脉大分水岭而行,向东偏北再大体向东南,到6599米高地。这段界线长度为14.4公里。   (十一)从6599米高地起,界线沿着以中国一侧的叶尔羌河诸源流为一方、巴基斯坦一侧的什约克河的源流力莫冰河和其它源流为另一方的喀喇昆仑山脉大分水岭而行,大体向东南再转东偏北到5753米高程点(如今后发现这段大分水岭的实地情况同本议定书附图上标明的和本段叙述的大分水岭有出入,边界线应沿实地的大分水岭),再大体向东经卡德帕冈波拉山口,到边界线东端终点喀喇昆仑山口(高程为5568米)上的20号分界点。这段界线长度为69.1公里。 第三部分 界桩和分界点位置叙述   第十四条 关于界桩和分界点的位置,列表叙述如下: ------------------------------------------------------------ |界        桩| |        位              置      |   |   |      | |----------|分|------------------------------|界桩或| 树 |      | |界 | 附|单立|类|界|在界线|        |地理座标             |分界点| 桩 | 备  注 | |桩 | 桩|立或| |点|上或何|具体位置    |-----------------|所在地| 日 |      | |号 | 编|、三| |号|方一侧|        |   经度   |   纬度   |的高程| 期 |      | |  | 号|双立|型| |   |        |        |        |(米) |   |      | |--|--|--|-|-|---|--------|--------|--------|---|---|------| |  |  |  | | |   |        |74°34′00″.9 |37°01′57″.4 |   |   | 由于该点涉| |  |  |  | | |   |位于塔什科老干 |        |        |5587 |   |及三国,且地| | 1 |  |  | |1 |界线上|河、洪札河和瓦 |根据2号界桩的数 |        |   |   |形和气候条件| |  |  |  | | |   |罕河三水系之间 |值用三角测量的方|        |   |   |限制,双方同| |  |  |  | | |   |的分水岭相交处 |法测得     |        |   |   |意暂不在该地| |  |  |  | | |   |        |        |        |   |   |树桩    | |--|--|--|-|-|---|--------|--------|--------|---|---|------| |  |  |  | | |   |1/2号附桩到2号 |        |        |   |1964年|      | |  |1/2 |  |小| |界线上|界桩的真方位角 |74°40′21″.09 |37°04′17″.36 |   |7月3日|      | |  |  |  |型| |   |为16°33′35″,|        |        |   |   |      | |  |  |  | | |   |距离为980.9米  |        |        |   |   |      | |--|--|--|-|-|---|--------|--------|--------|---|---|------| |  |  |  |小| |   |2/2号附桩到2号 |        |        |   |1964年|      | |  |2/2 |  | | |界线上|界桩的真方位角 |74°40′31″.06 |37°04′31″.04 |   |7月3日|      | |  |  |  |型| |   |为3°41′55″, |        |        |   |   |      | |  |  |  | | |   |距离为519.9米  |        |        |   |   |      | |--|--|--|-|-|---|--------|--------|--------|---|---|------| |  |  | 单 |大| |   |位于基里克达坂 |        |        |   |1964年|      | |2  |  |  | | |界线上|        |74°40′32″.42 |37°04′47″.87 |4827 |7月3日|      | |  |  | 立 |型| |   |的分水线上   |        |        |   |   |      | |--|--|--|-|-|---|--------|--------|--------|---|---|------| |  |  |  | | |   |3/2号附桩到2号 |        |        |   |   |3/2号附桩和 | |  |  |  |小| |   |界桩的真方位角 |        |        |   |1964年|4/2号附桩之 | |  |3/2 |  | | |界线上|为219°40′38″ |74°40′45″.55 |37°05′00″.55 |   |7月3日|间的界线是直| |  |  |  |型| |   |,距离为507.8米 |        |        |   |   |线,穿过一水| |  |  |  | | |   |        |        |        |   |   |潭的中心。 | |--|--|--|-|-|---|--------|--------|--------|---|---|------| |  |  |  | | |   |4/2号附桩到2号 |        |        |   |1964年|      | |  |4/2 |  |小| |   |界桩的真方位角 |74°40′58″.06 |37°05′21″.32 |   |7月3日|      | |  |  |  |型| |界线上|为211°33′10″ |        |        |   |   |      | |  |  |  | | |   |,距离为1210.4米|        |        |   |   |      | |--|--|--|-|-|---|--------|--------|--------|---|---|------| |  |  |  |小| |   |1/3号附桩到3号 |        |        |   |1964年|      | |  |1/3 |  | | |界线上|界桩的真方位角 |74°51′18″.56 |37°00′25″.59 |   |6月18 |      | |  |  |  |型| |   |为87°40′38″,|        |        |   |日  |      | |  |  |  | | |   |距离为157.6米  |        |        |   |   |      | |--|--|--|-|-|---|--------|--------|--------|---|---|------| |  |  | 单 |大| |   |位于明铁盖达坂 |        |        |   |1964年|      | |3  |  |  | | |界线上|        |74°51′24″.95 |37°00′25″.80 |4726 |6月18 |      | |  |  | 立 |型| |   |的分水线上   |        |        |   |日  |      | |--|--|--|-|-|---|--------|--------|--------|---|---|------| |  |  |  |小| |   |2/3号附桩到3号 |        |        |   |1964年|      | |  |2/3 |  | | |界线上|界桩的真方位角 |74°51′27″.90 |37°00′21″.96 |   |6月18 |      | |  |  |  |型| |   |为328°22′58″ |        |        |   |日  |      | |  |  |  | | |   |,距离为139.1米 |        |        |   |   |      | |--|--|--|-|-|---|--------|--------|--------|---|---|------| |  |  | 单 |简| |   |位于卡前乃达坂 |        |        |   |   |不能树立(见 | |4  |  |  | | |   |        |        |        |   |   |第十七条第四| |  |  | 立 |易| |   |的分水线上   |        |        |   |   |款)     | |--|--|--|-|-|---|--------|--------|--------|---|---|------| |  |  | 单 |简| |   |位于木子吉里阿 |        |        |   |   |不能树立(见 | |5  |  |  | | |   |        |        |        |   |   |第十七条第四| |  |  | 立 |易| |   |达坂的分水线上 |        |        |   |   |款)     | |--|--|--|-|-|---|--------|--------|--------|---|---|------| |  |  | 单 |简| |   |位于帕日帕克  |        |        |   |   |不能树立(见 | |6  |  |  | | |   |(帕尔皮克)山口 |        |        |   |   |第十七条第四| |  |  | 立 |易| |   |的分水线上   |        |        |   |   |款)     | |--|--|--|-|-|---|--------|--------|--------|---|---|------| |  |  |  | | |   |7号界桩到1/7号 |        |        |   |   |      | |  |  |  |小| |   |附桩的天文方  |        |        |   |1964年|      | |  |1/7 |  | | |界线上|位角为332°43′ |75°25′39″.58 |36°51′07″.61 |   |6月7日|      | |  |  |  |型| |   |44″.68,距离为 |        |        |   |   |      | |  |  |  | | |   |341.95米    |        |        |   |   |      | |--|--|--|-|-|---|--------|--------|--------|---|---|------| |  |  | 单 |大| |   |位于红其拉甫达 |        |        |   |1964年|      | |7  |  |  | | |界线上|        |75°25′45″.90 |36°50′57″.75 |4733 |6月7日|      | |  |  | 立 |型| |   |坂的分水线上  |        |        |   |   |      | |--|--|--|-|-|---|--------|--------|--------|---|---|------| |  |  |  | | |   |7号界桩到2/7号 |        |        |   |   |      | |  |  |  |小| |   |附桩的天文方  |        |        |   |1964年|      | |  |2/7 |  | | |界线上|位角为217°16′ |75°25′38″.36 |36°50′49″.80 |   |6月7日|      | |  |  |  |型| |   |24″.18,距离为 |        |        |   |   |      | |  |  |  | | |   |307.90米    |        |        |   |   |      | |--|--|--|-|-|---|--------|--------|--------|---|---|------| |  |  |  | | |   |位于北其牙里克 |        |        |   |   |      | |  |  | 单 |简| |   |河和南其牙里克 |        |        |   |1964年|      | |8  |  |  | | |界线上|河汇合成克里满 |75°45′02″.28 |36°44′15″.50 |4332 |5月10 |      | |  |  | 立 |易| |   |河处的西北面山 |        |        |   |日  |      | |  |  |  | | |   |的上坡     |        |        |   |   |      | |--|--|--|-|-|---|--------|--------|--------|---|---|------| |  |  |  | | |   |位于北其牙里克 |        |        |   |   |      | |  |  | 单 |大| |   |河和南其牙里克 |        |        |   |1964年|      | |9  |  |  | | |界线上|河汇合成克里满 |75°45′28″.54 |36°43′55″.00 |3938 |5月10 |      | |  |  | 立 |型| |   |河处的西北面山 |        |        |   |日  |      | |  |  |  | | |   |的下坡     |        |        |   |   |      | |--|--|--|-|-|---|--------|--------|--------|---|---|------| |10 |  |  |小| | 中方 |位于克里满河北 |        |        |   |1964年|两颗界桩的连| |(1) |  | 双 | | |   |        |75°45′58″.55 |36°43′42″.62 |3888 |5月9日|线同边界线的| |  |  |  |型| | 一侧 |陡岸上     |        |        |   |   |交会点的座标| |--|--|  |-|-|---|--------|--------|--------|---|---|是根据该两界| |10 |  |  |小| | 巴方 |位于克里满河南 |        |        |   |1964年|桩的座标计算| |(2) |  | 立 | | |   |        |75°46′01″.58 |36°43′35″.48 |3892 |5月9日|求得。详见界| |  |  |  |型| | 一侧 |陡岸上     |        |        |   |   |桩位置图的说| |  |  |  | | |   |        |        |        |   |   |明。    | |--|--|--|-|-|---|--------|--------|--------|---|---|------| |11 |  |  |小| | 中方 |位于克里满河北 |        |        |   |1964年|      | |(1) |  | 双 | | |   |        |75°51′40″.93 |36°40′27″.43 |3683 |5月13 |      | |  |  |  |型| | 一侧 |偏东岸上    |        |        |   |日  |      | |--|--|  |-|-|---|--------|--------|--------|---|---| 同 上  | |11 |  |  |小| | 巴方 |位于克里满河南 |        |        |   |1964年|      | |(2) |  | 立 | | |   |偏西岸一小路南 |75°51′36″.97 |36°40′23″.06 |3702 |5月13 |      | |  |  |  |型| | 一侧 |面的山坡上   |        |        |   |日  |      | |--|--|--|-|-|---|--------|--------|--------|---|---|------| |12 |  |  |小| | 中方 |位于克里满河东 |        |        |   |1964年|      | |(1) |  | 双 | | |   |        |75°54′14″.36 |36°38′13″.87 |3477 |5月12 |      | |  |  |  |型| | 一侧 |北岸上     |        |        |   |日  |      | |--|--|  |-|-|---|--------|--------|--------|---|---| 同 上  | |12 |  | 立 |小| | 巴方 |位于克里满河西 |        |        |   |1964年|      | |(2) |  |  | | |   |        |75°54′08″.00 |36°38′11″.04 |3471 |5月12 |      | |  |  |  |型| | 一侧 |南岸上     |        |        |   |日  |      | |--|--|--|-|-|---|--------|--------|--------|---|---|------| |  |  |  | | |   |位于克里满河和 |        |        |   |   |      | |13 |  |  |大| | 巴方 |克勒青河汇合处 |        |        |   |1964年|      | |(1) |  |  | | |   |的克里满河南陡 |75°55′55″.09 |36°36′13″.55 |3287 |5月10 |克里满河和克| |  |  |  |型| | 一侧 |岸、克勒青河西 |        |        |   |日  |勒青河河床中| |  |  |  | | |   |陡岸上     |        |        |   |   |心线的会合点| |--|--| 三 |-|-|---|--------|--------|--------|---|---|的座标是根据| |  |  |  | | |   |位于克里满河和 |        |        |   |   |该三颗界桩的| |13 |  |  |小| | 中方 |克勒青河汇合处 |        |        |   |1964年|座标计算求 | |(2) |  |  | | |   |的克勒青河西北 |75°56′33″.00 |36°36′25″.40 |3280 |5月10 |得。详见界桩| |  |  |  |型| | 一侧 |陡岸上     |        |        |   |日  |位置图的说 | |  |  |  | | |   |        |        |        |   |   |明。    | |--|--| 立 |-|-|---|--------|--------|--------|---|---|      | |  |  |  | | |   |位于克里满河和 |        |        |   |   |      | |13 |  |  |小| | 中方 |克勒青河汇合处 |        |        |   |1964年|      | |(3) |  |  | | |   |的克勒青河东陡 |75°56′38″.57 |36°35′57″.36 |3287 |5月10 |      | |  |  |  |型| | 一侧 |岸的小石山梁上 |        |        |   |日  |      | |--|--|--|-|-|---|--------|--------|--------|---|---|------| |  |  |  | | |   |        |        |        |   |   |两颗界桩的连| |  |  | 双 |小| |   |        |        |        |   |   |线同边界线的| |14 |  |  | | | 巴方 |位于克勒青河南 |        |        |   |1964年|交会点的座标| |(1) |  |  | | |   |        |75°55′44″.45 |36°33′40″.58 |3308 |4月26 |是根据该两界| |  |  |  | | | 一侧 |陡岸上     |        |        |   |日  |桩的座标计算| |  |  | 立 |型| |   |        |        |        |   |   |求得。详见界| |  |  |  | | |   |        |        |        |   |   |桩位置图的说| |  |  |  | | |   |        |        |        |   |   |明。    | |--|--|--|-|-|---|--------|--------|--------|---|---|------| |  |  |  | | |   |位于克勒青河北 |        |        |   |   |      | |14 |  |  |小| | 中方 |岸的一石丘和山 |        |        |   |1964年|      | |(2) |  |  | | |   |坡之间的平坦地 |75°55′47″.96 |36°33′55″.64 |3318 |4月26 |      | |  |  |  |型| | 一侧 |上       |        |        |   |日  |      | |--|--|--|-|-|---|--------|--------|--------|---|---|------| |15 |  |  |小| | 巴方 |位于克勒青河西 |        |        |   |1964年|      | |(1) |  | 双 | | |   |陡岸、一小时令 |75°59′02″.27 |36°29′59″.59 |3440 |4月24 |      | |  |  |  |型| | 一侧 |河西北陡岸上  |        |        |   |日  |      | |--|--|  |-|-|---|--------|--------|--------|---|---|  同上  | |15 |  |  |小| | 中方 |位于克勒青河东 |        |        |   |1964年|      | |(2) |  | 立 | | |   |        |75°59′28″.94 |36°30′01″.96 |3404 |4月26 |      | |  |  |  |型| | 一侧 |陡岸上     |        |        |   |日  |      | |--|--|--|-|-|---|--------|--------|--------|---|---|------| |  |  |  | | |   |位于克勒青河和 |        |        |   |   |      | |  |  |  | | |   |消尔布拉克代牙 |        |        |   |   |      | |16 |  |  |小| | 巴方 |汇合处的克勒青 |        |        |   |1964年|      | |(1) |  | 双 | | |   |河西南陡岸、消 |76°00′25″.96 |36°26′58″.42 |3440 |4月20 |      | |  |  |  |型| | 一侧 |尔布拉克代牙西 |        |        |   |日  |      | |  |  |  | | |   |北陡岸上    |        |        |   |   |      | |--|--|  |-|-|---|--------|--------|--------|---|---|  同上  | |  |  |  | | |   |位于克勒青河和 |        |        |   |1964年|      | |16 |  |  |小| | 中方 |消尔布拉克代牙 |76°01′02″.54 |36°27′22″.66 |3443 |4月21 |      | |(2) |  | 立 | | |   |汇合处的克勒青 |        |        |   |日  |      | |  |  |  |型| | 一侧 |河东岸山坡上  |        |        |   |   |      | |--|--|--|-|-|---|--------|--------|--------|---|---|------| |  |  |  | | |   |位于克勒青河和 |        |        |   |1964年|      | |  |  | 单 |大| |   |消尔布拉克代牙 |76°00′55″.82 |36°27′01″.42 |3447 |4月21 |      | |17 |  |  | | |界线上|汇合处的南面山 |        |        |   |日  |      | |  |  | 立 |型| |   |的下坡     |        |        |   |   |      | |--|--|--|-|-|---|--------|--------|--------|---|---|------| |  |  |  | | |   |位于克勒青河和 |        |        |   |   |      | |  |  | 单 |简| |   |消尔布拉克代牙 |        |        |   |1964年|      | |18 |  |  | | |界线上|汇合处的南面山 |76°01′14″.50 |36°26′19″.17 |4572 |4月20 |      | |  |  | 立 |易| |   |的上坡     |        |        |   |日  |      | |--|--|--|-|-|---|--------|--------|--------|---|---|------| |  |  |  | | |   |位于东木斯塔山 |*       |*       |   |   |*在制图过程| |  |  |  | | |   |口的分水线上  |        |        |   |   |中,发现实地| |  |  |  | | |   |        |        |        |   |   |求得的座标,| |  |  | 单 |简| |   |        |        |        |   |1964年|由于自然条件| |19 |  |  | | |界线上|        |        |        |5416 |5月9日|的限制,与邻| |  |  | 立 |易| |   |        |        |        |   |   |近控制点不协| |  |  |  | | |   |        |        |        |   |   |调,所以座标| |  |  |  | | |   |        |        |        |   |   |不予列入。 | |--|--|--|-|-|---|--------|--------|--------|---|---|------| |  |  |  | | |   |位于喀喇昆仑山 |        |        |   |   |      | |  |  |  | |20|界线上|        |77°49′26″.55 |35°30′50″.00 |5568 |   |      | |  |  |  | | |   |口上      |        |        |   |   |      | ------------------------------------------------------------   注:表中所列的克里满河巴方称吾甫浪吉勒尕河,克勒青河巴方称穆斯塔格河,消尔布拉克代牙巴方称布拉尔杜河。 第四部分 边界线和界桩的维护   第十五条 双方应对界桩加以有效维护,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界桩被移动、损坏或毁灭。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树立任何形式的界桩或分界标志。   第十六条 照顾到边界线两侧的交通便利条件,双方分担维护界桩的责任如下:   (一)中国方面维护7、1/7、2/7、8、9、10(1)、11(1)、12(1)、13(2)、13(3)、14(2)、15(2)、16(2)、17和19号界桩。总数共十五颗,包括大型界桩三颗、小型界桩十颗和简易界桩两颗;   (二)巴基斯坦方面维护2、1/2、2/2、3/2、4/2、3、1/3、2/3、10(2)、11(2)、12(2)、13(1)、14(1)、15(1)、16(1)和18号界桩。总数共十六颗,包括大型界桩三颗、小型界桩十二颗和简易界桩一颗。   第十七条   一、如果任何一方发现界桩被移动、损坏或毁灭,应尽速以书面通知另一方。负责维护该界桩的一方应在双方商定的时间和另一方在场的情况下,在原址按原定的规格予以恢复、修理或重建;如不能在原址恢复、修理或重建,在不改变边界线的条件下,可由双方共同协商另行选择适当地点树立。   二、对于界桩的恢复、修理或重建,双方应共同作成记录。   三、如果另行选择地点树立界桩,双方应就此签订文件,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