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对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工作的意义?
发布日期:2007-04-12 02:05:13
阅读次数:1441
1996年1月22日,原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发布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29号),对于外国人在中国合法就业并向他们提供就业保障,对于促进我
国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十分有利。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一些行业和部门引进了一批国外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暂缺的特殊技能的人员,但在一些由我国公民完全可以承担的工作岗位,也出现了雇用外国人从事一般劳务的情况。其中许多属于非法的就业行为,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因此,外国人在中国的就业管理急需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对外国人在中国就业以及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其目的,就是堵住非法的就业渠道,防止挤占中国公民就业岗位,保证人才引进工作健康发展。劳动保障部门对这项工作的管理,是从对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来中国就业的管理开始的。特别是近几年,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数量。针对一度出现外国人在中国非法就业,严重扰乱我国劳动力市场秩序的现象,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原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联合发出了禁止非法就业的通知,抑制了外国人在中国非法就业的现象。《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自颁布实施以来,填补了我国劳动力市场法规建设的空白,标志着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从此进入了法制化轨道,也意味着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工作初步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外国人来中国就业,从申请、签证、入境、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就业证和居留证等各个环节实行系列化管理,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管理制度,既规范化,便于操作,又具有很强的效力。因此,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推动和规范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