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周律师,江苏连众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连云港市优秀律师,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律系,具有法律本科、会计专科学历,熟悉经济,精通法律,擅长公司法律事务。从业以来,能够严格遵守律师职业道德,恪尽职守,坚持诚信为本、专业取胜的执业理念,杨周律师先后为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市邮政管理局、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峰矿业(连云港)有限公司、连云港盐业公司、连云港天地经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数十…[详细介绍]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的若干意见
发布日期:2008-01-15 12:28:20
阅读次数:327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的若干意见
交科教发[2007]7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交通厅(局、委),有关港口管理局,中央管理的交通企业,大型港口集团,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部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推进公路水路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的重大意义
1.发展现代交通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旺盛的客货运输需求,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便捷舒适乃至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不断增强,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继续扩大交通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运输服务水平,才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发展现代交通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能源等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制约日趋突出,交通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日趋显现,交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行业管理,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发展道路,是实现交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3.发展现代交通业是交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世界交通发展的历程表明,交通发展必然经历一个大规模基础设施集中建设的阶段,经历由单一运输方式的各自发展向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过程,经历由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的发展过程。随着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与创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提升,更加注重运输效率的提高,更加注重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交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4.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是新时期交通发展的重大战略。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服务性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交通业,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改造和提升交通,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运营效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不断拓展交通服务领域,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之路,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高交通现代化水平。发展现代交通业是新时期交通发展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战略。
二、发展现代交通业的指导方针与总体要求
5.发展现代交通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做好“三个服务”,统筹交通建设与运输服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统筹交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强化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道路,推进公路水路交通科学发展。
6.发展现代交通业,关键是要实现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即:交通发展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
7.发展现代交通业的总体要求是:到2010年,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运输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交通行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现代交通业发展明显加快,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道路、航道通行能力明显增强,港口、站场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运输方式之间分工合理、衔接有效,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交通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水平明显提高,交通发展集约利用土地和岸线取得明显成效,单位运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与2005年相比,实现公路单位运输周转量用地面积下降10%,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5%,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0%,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污染物排放量下降30%。
——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运输组织进一步优化,运输服务效率有效提升,运输服务领域得到拓展,服务增加值有所增长,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公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公路水路交通支持保障系统更加完善,交通安全服务水平、救助打捞和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营运车辆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减少,运输船舶重大事故率持续下降,与2005年相比,营运车辆万车死亡率下降40%,万艘运输船舶重大事故率下降10%。
——创新型交通行业建设得到有效推进,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与2005年相比,交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五个百分点。
——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
8.到2020年,交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运输服务和管理显著改善,行业创新实力显著提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显著增强,基本建成更安全、更通畅、更便捷、更经济、更可靠、更和谐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交通发展成果惠及城乡、人民共享,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为本世纪中叶实现交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9.发展现代交通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是:调整交通结构,促进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交通运输服务保障的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增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行业,增强交通发展的内在动力;完善行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交通部门,增强交通公共服务的能力。
三、大力调整优化交通结构
10.调整优化交通结构,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与运输服务的协调发展。继续加强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水平。强化交通运输服务,引导运输结构不断优化,提高运输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优化投资结构,调整行业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11.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优化网络功能结构与布局。继续加强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完善运输枢纽布局,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的公路水路交通枢纽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水路运输的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港口结构,整合港口资源和功能,加快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内河航运建设,加快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海事船检、救助打捞、科技教育、安全保障、信息通信等支持保障系统建设。
12.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输,提高运输组织效率,逐步实现货运的无缝衔接和客运的零换乘。引导营运车船向标准化、专业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发展厢式运输、甩挂运输和汽车列车,提高运输装备的技术水平。优化远洋船队结构,扩大国轮船队规模,适应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四、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
13.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最有效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线,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加强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设施的使用效率,保障交通运行安全。要减少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落实到交通发展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实现交通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
14.节约利用资源,实现集约发展。落实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完善公路用地及建设的相关标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和有效保护岸线资源,优化利用岛屿岸线,促进内河航运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研究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材料再生等技术,大力发展交通循环经济。
15.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运输。制定营运车船的节能减排标准,进一步完善运输装备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从源头上限制高耗能运输装备进入运输市场,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设施和装备,促进运输技术装备结构升级。进一步完善公路、水路运输和港口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鼓励推广使用替代能源。
16.促进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强化全行业环境保护意识,贯彻落实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行业政策及标准规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工程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立交通环境保护监测评估体系,加强环保监测和监督,切实将环境保护落实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
五、积极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17.改造和提升传统货运业,加快现代物流发展。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港口、站场在物流中的结点作用,扩展交通运输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功能,提供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引导运输企业拓展业务范围,鼓励运输企业按照市场机制整合资源,提升运输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由单一的运输承运人向现代物流经营人转换,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航运中心建设,延伸水运服务功能,提高海运服务贸易能力。
18.加强统筹规划,完善物流网络布局。进一步做好港口、运输站场等物流结点的布局规划,货运站场选址要充分考虑物流组织的需要,注重与其他运输枢纽的衔接,重视中心城市、口岸和物资集散地物流基地(园区)的规划工作,促进区域物流网络的形成。
19.加强物流技术研发应用,重视物流标准规范制定。强化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物流信息公用平台、物流在线服务平台等的建设,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注重现代物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加强基础性标准的制修订,注重与各种相关技术标准的协调一致,促进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的建设。
六、有效提升客运服务品质
20.发展优质的公共客运,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构建由快速客运、干线客运、农村客运和旅游客运等组成的多层次客运网络体系,加强道路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紧密衔接。提供安全好、效率高、质量优、成本低、污染小的公共客运服务,引导交通消费,鼓励公共交通出行。
21.发展农村客运,促进服务均等化。创新城乡客运管理体制,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农村客运的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客运市场。统筹规划农村公路、客运站点和线路布局,加快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探索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模式改革,提高乡镇客运班车的通达率和覆盖率。
22.拓宽客运服务领域,满足多样化运输服务需求。鼓励客运企业向社会提供高品质、多层次的运输服务,积极发展新兴运输服务形式,扩展运输服务功能,适应小汽车进入家庭的需要,加快建立全国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推行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
七、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23.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运输服务标准,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和信息公开等制度,增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与水平。加快发展交通电子政务,完善交通统计体系和统计制度,提高交通行政管理的效能。
24.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交通政务公开,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加快建立统一的交通服务热线。充分利用和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交通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交通公共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惠民便民交通信息服务。
25.强化安全监管,加强交通安全保障能力。提高水上安全监管、救助打捞、船舶检验及应急抢险能力,强化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建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建立和推行桥梁定期检验制度。落实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和设备监理制度,增加施工安全生产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加强道路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继续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
26.完善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完善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体系,加快交通应急平台建设,加强交通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完善重点物资运输机制,保障特殊情况与紧急状态下农副产品、人民生活必需品、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军需物资等的运输,维护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八、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
27.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交通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加快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着力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做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切实加大交通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扩展科技咨询、技术交易、成果推广、信息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交通科技服务,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28.大力推进交通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注重原始创新,强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交通生产建设实际,努力突破一批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推进信息通信、现代物流、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及时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纳入标准规范,实施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工程,提升交通发展的科技含量。
29.加强人才培养,为交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交通职业教育,加强交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提升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九、切实推进现代交通业发展
30.提升发展理念,深化对发展现代交通业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发展现代交通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使做好“三个服务”和推动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成为行业的自觉行动,通过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大力推进现代交通业发展。
31.调整投资结构,引导现代交通业发展。突出“四个重点”,保证国家规划的公路水路重点项目、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和科技创新项目的重点投入,实行“两个倾斜”,坚持向中西部地区和公益性强的项目倾斜,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持续投入,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现代交通业发展。强化对资金、资产安全与使用效益的监管,不断提高交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32.完善体制机制和行业发展政策,保障现代交通业发展。继续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乡、区域交通一体化,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交通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交通综合执法,提高交通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效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干线公路养护机制、农村公路管理体制、航道管理及养护体制、内河航运管理体制以及港口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强化政策创新,研究制定新时期促进交通科学发展的行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加快调整收费公路、标准规范等政策规章,加强交通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交通行业服务标准体系。
33.抓好典型示范,大力推进现代交通业发展。针对发展现代交通业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树立一批代表产业发展方向、能够引导行业发展的突出典型,通过试点示范工程或专项行动计划,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现代交通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章)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交科教发[2007]7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交通厅(局、委),有关港口管理局,中央管理的交通企业,大型港口集团,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部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推进公路水路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的重大意义
1.发展现代交通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旺盛的客货运输需求,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便捷舒适乃至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不断增强,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继续扩大交通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运输服务水平,才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发展现代交通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能源等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制约日趋突出,交通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日趋显现,交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行业管理,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发展道路,是实现交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3.发展现代交通业是交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世界交通发展的历程表明,交通发展必然经历一个大规模基础设施集中建设的阶段,经历由单一运输方式的各自发展向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过程,经历由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的发展过程。随着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与创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提升,更加注重运输效率的提高,更加注重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交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4.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是新时期交通发展的重大战略。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服务性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交通业,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改造和提升交通,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运营效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不断拓展交通服务领域,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之路,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高交通现代化水平。发展现代交通业是新时期交通发展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战略。
二、发展现代交通业的指导方针与总体要求
5.发展现代交通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做好“三个服务”,统筹交通建设与运输服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统筹交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强化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道路,推进公路水路交通科学发展。
6.发展现代交通业,关键是要实现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即:交通发展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
7.发展现代交通业的总体要求是:到2010年,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运输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交通行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现代交通业发展明显加快,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道路、航道通行能力明显增强,港口、站场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运输方式之间分工合理、衔接有效,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交通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水平明显提高,交通发展集约利用土地和岸线取得明显成效,单位运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与2005年相比,实现公路单位运输周转量用地面积下降10%,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5%,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0%,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污染物排放量下降30%。
——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运输组织进一步优化,运输服务效率有效提升,运输服务领域得到拓展,服务增加值有所增长,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公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公路水路交通支持保障系统更加完善,交通安全服务水平、救助打捞和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营运车辆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减少,运输船舶重大事故率持续下降,与2005年相比,营运车辆万车死亡率下降40%,万艘运输船舶重大事故率下降10%。
——创新型交通行业建设得到有效推进,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与2005年相比,交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五个百分点。
——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
8.到2020年,交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运输服务和管理显著改善,行业创新实力显著提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显著增强,基本建成更安全、更通畅、更便捷、更经济、更可靠、更和谐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交通发展成果惠及城乡、人民共享,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为本世纪中叶实现交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9.发展现代交通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是:调整交通结构,促进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交通运输服务保障的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增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行业,增强交通发展的内在动力;完善行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交通部门,增强交通公共服务的能力。
三、大力调整优化交通结构
10.调整优化交通结构,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与运输服务的协调发展。继续加强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水平。强化交通运输服务,引导运输结构不断优化,提高运输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优化投资结构,调整行业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11.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优化网络功能结构与布局。继续加强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完善运输枢纽布局,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的公路水路交通枢纽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水路运输的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港口结构,整合港口资源和功能,加快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内河航运建设,加快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海事船检、救助打捞、科技教育、安全保障、信息通信等支持保障系统建设。
12.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输,提高运输组织效率,逐步实现货运的无缝衔接和客运的零换乘。引导营运车船向标准化、专业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发展厢式运输、甩挂运输和汽车列车,提高运输装备的技术水平。优化远洋船队结构,扩大国轮船队规模,适应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四、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
13.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最有效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线,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加强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设施的使用效率,保障交通运行安全。要减少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落实到交通发展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实现交通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
14.节约利用资源,实现集约发展。落实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完善公路用地及建设的相关标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和有效保护岸线资源,优化利用岛屿岸线,促进内河航运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研究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材料再生等技术,大力发展交通循环经济。
15.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运输。制定营运车船的节能减排标准,进一步完善运输装备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从源头上限制高耗能运输装备进入运输市场,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设施和装备,促进运输技术装备结构升级。进一步完善公路、水路运输和港口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鼓励推广使用替代能源。
16.促进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强化全行业环境保护意识,贯彻落实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行业政策及标准规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工程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立交通环境保护监测评估体系,加强环保监测和监督,切实将环境保护落实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
五、积极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17.改造和提升传统货运业,加快现代物流发展。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港口、站场在物流中的结点作用,扩展交通运输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功能,提供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引导运输企业拓展业务范围,鼓励运输企业按照市场机制整合资源,提升运输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由单一的运输承运人向现代物流经营人转换,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航运中心建设,延伸水运服务功能,提高海运服务贸易能力。
18.加强统筹规划,完善物流网络布局。进一步做好港口、运输站场等物流结点的布局规划,货运站场选址要充分考虑物流组织的需要,注重与其他运输枢纽的衔接,重视中心城市、口岸和物资集散地物流基地(园区)的规划工作,促进区域物流网络的形成。
19.加强物流技术研发应用,重视物流标准规范制定。强化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物流信息公用平台、物流在线服务平台等的建设,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注重现代物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加强基础性标准的制修订,注重与各种相关技术标准的协调一致,促进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的建设。
六、有效提升客运服务品质
20.发展优质的公共客运,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构建由快速客运、干线客运、农村客运和旅游客运等组成的多层次客运网络体系,加强道路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紧密衔接。提供安全好、效率高、质量优、成本低、污染小的公共客运服务,引导交通消费,鼓励公共交通出行。
21.发展农村客运,促进服务均等化。创新城乡客运管理体制,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农村客运的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客运市场。统筹规划农村公路、客运站点和线路布局,加快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探索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模式改革,提高乡镇客运班车的通达率和覆盖率。
22.拓宽客运服务领域,满足多样化运输服务需求。鼓励客运企业向社会提供高品质、多层次的运输服务,积极发展新兴运输服务形式,扩展运输服务功能,适应小汽车进入家庭的需要,加快建立全国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推行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
七、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23.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运输服务标准,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和信息公开等制度,增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与水平。加快发展交通电子政务,完善交通统计体系和统计制度,提高交通行政管理的效能。
24.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交通政务公开,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加快建立统一的交通服务热线。充分利用和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交通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交通公共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惠民便民交通信息服务。
25.强化安全监管,加强交通安全保障能力。提高水上安全监管、救助打捞、船舶检验及应急抢险能力,强化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建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建立和推行桥梁定期检验制度。落实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和设备监理制度,增加施工安全生产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加强道路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继续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
26.完善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完善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体系,加快交通应急平台建设,加强交通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完善重点物资运输机制,保障特殊情况与紧急状态下农副产品、人民生活必需品、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军需物资等的运输,维护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八、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
27.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交通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加快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着力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做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切实加大交通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扩展科技咨询、技术交易、成果推广、信息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交通科技服务,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28.大力推进交通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注重原始创新,强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交通生产建设实际,努力突破一批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推进信息通信、现代物流、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及时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纳入标准规范,实施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工程,提升交通发展的科技含量。
29.加强人才培养,为交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交通职业教育,加强交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提升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九、切实推进现代交通业发展
30.提升发展理念,深化对发展现代交通业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发展现代交通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使做好“三个服务”和推动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成为行业的自觉行动,通过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大力推进现代交通业发展。
31.调整投资结构,引导现代交通业发展。突出“四个重点”,保证国家规划的公路水路重点项目、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和科技创新项目的重点投入,实行“两个倾斜”,坚持向中西部地区和公益性强的项目倾斜,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持续投入,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现代交通业发展。强化对资金、资产安全与使用效益的监管,不断提高交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32.完善体制机制和行业发展政策,保障现代交通业发展。继续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乡、区域交通一体化,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交通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交通综合执法,提高交通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效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干线公路养护机制、农村公路管理体制、航道管理及养护体制、内河航运管理体制以及港口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强化政策创新,研究制定新时期促进交通科学发展的行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加快调整收费公路、标准规范等政策规章,加强交通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交通行业服务标准体系。
33.抓好典型示范,大力推进现代交通业发展。针对发展现代交通业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树立一批代表产业发展方向、能够引导行业发展的突出典型,通过试点示范工程或专项行动计划,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现代交通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章)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