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法官揭秘重压下审案诀窍
高晓力 郃中林 贾劲松 沙玲
高晓力:涉外民事审判无小事,不能为了办案而办案,而应着力解决当事人争议。
郃中林:每一份裁判文书都必须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贾劲松:无论什么情况,办完案件才算完。
沙玲:法官不能像办案机器一样,机械办案,要有法官智慧。
特别关注
法制日报记者 袁定波
收案13318件,同比上升26.2%,用“前所未有”形容最高人民法院去年收案涨幅一点儿也不过分。
在这种情势下,审案11749件,同比上升52.1%,翻了一番还多。在高达88.2%结案率背后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2月23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最高人民法院,几位民事审判法官向记者娓娓道来。
不为赶进度减少工序
受访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法官高晓力
“一个案件卷宗最厚的时候能有一米。”高晓力埋在厚厚的卷宗后面和记者比划着说,她新接手的几个案件四五十厘米厚的卷宗属于很平常的。
不到40岁的高晓力,已经有了白发。提起刚刚两岁的孩子,高晓力满是愧疚:“孩子都不愿意理我。”从去年11月初开始,她几乎天天加班,晚上10点多才回家,孩子已经熟睡了。
“案件到了最高法院,就是最后环节了,必须得保证当事人获得公正。”采访中,这是高晓力跟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审理具有特殊性,有关境外当事人身份证明等材料必须办理公证、认证手续,答辩等期间比国内案件都要长,对境外当事人送达难。
令高晓力记忆犹新的是,有个案件的当事人是阿根廷人,案子到她手上的时候已经经过了五轮审理,但当事人从来没有参加过诉讼。怎么办?如果按公告送达,一等就得6个月,案子还能尽快审结吗?不公告送达,减少工序,办案进度是加快了,但当事人的讼诉权益就得不到保障。没有犹豫,高晓力选择了公告送达。
办案是第一要务,而作为最高法院的法官,还承担着对下级法院审理案件进行指导、完成有关调研、承办司法解释起草等其他工作。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问题不断出现。最高法院随即召开了两个座谈会,2009年7月,关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人民法院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应当注意的问题的通知5点意见立即下发。而之前进行的一系列调研仅报告就有上万字,全是高晓力承办的。
“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落下,没日没夜地干,战斗了一年。”对于2010年,高晓力期望案件审理能进入“匀速状态”。
说理回答诉辩双方主张
受访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审判长郃中林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庭共有各类在审案件440件,比2008年增长133.7%。
“知识产权案件原则上由中级人民法院一审、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由此申请再审的案件就大量涌入了最高法院。相对应的是,我们庭去年实有办案人员仅11人,案多人少的矛盾一下就凸显出来了。”郃中林说。
1996年最高法院组建知识产权庭时,郃中林就调入了该庭,作为竞争合议庭的审判长,他不仅要负责不正当竞争案件和垄断案件的审判与调研、监督、指导工作,还承担着包括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等重大专项任务在内的庭里主要的综合工作,同时还要办理一些专利和技术合同案件。
他的日常工作可以概括为新、难、杂。
2009年最高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中,涉外案件几乎占了五分之一。郃中林去年处理的案件,就涉及到拜耳、肯德基、百胜等国际知名企业,而且又都涉及专利法上的一些新问题。他承办的“携程网”、“避风塘”、“泥人张”等老字号、知名企业案件,因为涉及当事人的市场份额和竞争策略等重大利益,对案件的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每一份裁判文书都必须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对诉辩双方提出的各种主张都一一予以说理回答。”郃中林告诉记者,处理申请再审案件并不比二审案件简单,越到后来的程序,问题越复杂,矛盾越深。特别是官司打到最高法院,最后这一关,双方当事人都寄予很高期望,希望能有一个最后的权威说法。
“因此,审理工作必须慎之又慎、精之又精,不敢落下任何一个细节。”郃中林说,开庭、听证或者询问当事人时,他总要给当事人充分的时间进行意见陈述和辩论,而往往这些程序要耗掉一上午甚至一整天的时间,错过午饭和加班开庭是常有的事儿。
掰开揉碎啃下“骨头案”
受访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法官贾劲松
记者面前的贾劲松,脸色通红,他长期患有高血压,高压总在170至180之间,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
“我一请假,合议庭就缺人了,案子没法合议,将影响全庭的工作进度。”贾劲松悄悄加大了药量,全身心投入到办案中。
1992年就到最高法院工作的贾劲松,明显感觉到2009年办案压力的陡增。“之前,案件都是逐年小幅增长,而2009年仅申请再审复查的案件就增加了300多件。”贾劲松说。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贾劲松漂亮地处理了几个难啃的“骨头案”。
他承办的陕西山川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西安华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房屋买卖合同二审纠纷案件,因买房人山川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其法定代表人周萍被捕。集资款或被挥霍、或在境外投资、或用于购买本案讼争的房屋。两万多参与非法集资的群众因不能收回集资款情绪激动,案件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当地的社会稳定。
贾劲松为了这个案件,两次赴陕西开庭。“我们法官来回奔波虽然累一点,但审理进度加快了,也便于取证、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还方便当事人诉讼。”贾劲松说。
将案子掰开揉碎了,按照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贾劲松作出了符合情、理、法,且能够平衡当事人利益的裁判,一件棘手的案件最终平稳着陆。
要有智慧“不就案办案”
受访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法官沙玲
“民二庭主要审理重大、疑难、复杂的商事二审、再审案件。依据法条,简单下判,是省事了,但有时会激化矛盾。”沙玲说,法官不能像机器一样机械办案,要有智慧。
沙玲处理过一起借款纠纷,本金3亿多元,仅利息就有1亿元,再加上罚息和复利,数额更加巨大。
这起案件案情并不很复杂,一判决,案子就了结了。但是,这么一判,欠款方企业就完了,工人都得下岗,怎么办?还是得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让他们都各自退一步,一点点的让步,跟挤牙膏一样。经过沙玲半个月的调解,银行同意企业一次性还款,减轻了企业高额利息、罚息、复利的负担,双方当事人都很满意。
“办案不仅要追求效率,更应追求息诉服判。对法官来讲,判3个案子都不愿意调解一个案件。很多时候,调解案子任凭你磨破嘴皮子也不一定能成,但在双方当事人都自愿接受调解时还是要尽量调解解决。”沙玲说这话时透着辛苦过后的快乐感。
在办案压力大的情况下,沙玲一直没有放下作为一名最高法院法官应该承担的职责。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实施对受理案件数量和类型的影响逐步显现。沙玲能明显感觉到,在二审案件收案数与往年基本持平的同时,再审案件和请示案件的大量增加。而在超负荷的收案压力下,2009年,沙玲所在的民二庭连着出台了6个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找准了商事审判在应对金融危机工作中能动司法的职能定位,对全国法院商事审判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庭里集中办案那段时间,脑子里装的都是案子。夜里睡到3点左右醒来,大脑过于活跃、兴奋,醒来后就再也睡不着了,自己办的案子就跟电影一样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循环播放。去年办的案子,案情、法律关系,现在我一样都能说出来。”沙玲说。